德国新闻

热点资讯

 

 

 

 

 

 

 

新闻中心 德国新闻

 

东德小车特拉比五十年生平纪事

 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特拉比着盛装

50年前的117日,前东德成功制造了第一辆国产小轿车特拉班特。可以说,它是所有汽车当中最具社会主义色彩的一款,因为所有特拉班特轿车车主都必须练就一手修车工艺。老百姓社会地位的唯一差别是,有的人已经买了车,有的人想买却买不起。但由于买车之后,车主等待交货的时间一般长达12年之久,这漫 长的等待又拉平了民间社会差距。50周岁之际,德国之声记者为您介绍这部前东德小轿车的生平故事。

 

特拉班特Trabant)小轿车 已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的时尚经典车,是辆真不能算贵的古董车小特拉比Trabi)改写了汽车史,是辆极为实用的车子,特拉班特轿车不能绝 迹,如果它消失不见的话就太可惜了。何况它已成为历史的组成部份。老一辈的人开它是出于对它的信心,而现代年轻人则因为开小特拉比的乐趣无穷。现在特拉班特轿车的存量已经不多,开着它可是很抢眼的!开车途中如果能遇上一辆小特拉比,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

虽然有关特拉班特轿车的笑话和糟改它的外号多不胜数,但今天它却拥有广大的车迷群。二战后,前东德茨维考地区的汽车工业萎靡不振,其中最主要的难题是缺乏原料。但所谓需要是发明之母,一些在当年不 容小觑的技术研发,成为后来标志特拉班特轿车特色的材料,如热固性塑料,是利用树脂粉末及棉花混合制成,作为打造车身材料。它是乌尔夫冈·巴特尔与他领导 的机械工程师小组共同努力的成果。

 巴特尔说:当年东德的处境比西德艰难得多。西 方有我们无法获得的铁皮板材。铁板当时被列入所谓的禁运清单中。我们必须从零起步。那时因为汽车板材生锈问题严重,美国、西德以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尝试研发可取代板材的塑料产品,其中又以研发聚酯玻璃纤维为主,但始终不能取得重大突破。而我们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我们并不是对聚酯玻璃纤维不感兴 趣,而是我们根本一无所有,只能利用现成的原料-褐煤和棉花,也就是利用棉花和酚醛树脂制造一种合成材料。酚醛树脂是褐煤的提炼物。

合成材料的名称就叫做热固性塑料。这种材料 相当结实,且保证不生锈。工程师巴特尔及合作同事们,因热固性塑料的研发成功,于1953年获得东德政府颁发的国家奖章,并受到国外广大的重视,英国更购 得这项工艺的专利权。也属于特拉班特轿车开发团队的迈斯纳尔回忆说:热固性塑料开发成功时,特拉班特轿车连设计工作都还没展开。当时是把一辆现有车子的 引擎换过之后就成了被命名为“P70”的新型小轿车。接着总共生产了37千辆这一型号的车子,其实可以算是为后来的特拉班特车身材料所进行的一个试验性生产系列。1958年特拉班特轿车正展开式系列投产时,已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

东德政府于1953年决定制造特拉班特轿车。当 时617日的人民起义才过去几个星期。国家领导层决定以提高生产民生消费品来消解民怨,其中包括开发生产一辆国产小轿车。汽车造型的技术参数是:车 身重量不得超过600公斤,百公里的耗油量为5.5升,一辆轿车定价为4千马克。

 

821日的德国《日报》报道,前东德标志性的产品之一,堪称红色经典的特拉比(Trabi)小汽车将于下个月重现江湖,不过与过去不同的是,将使用电动驱动系统。

《日报》报道说,一家名为印迪卡(IndiKar)的公司,将在9月份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IAA) 上推出其电动特拉比的原型车。 该车车身外形与老特拉比酷似,但却是全新生产的。Indikar的新闻发言人Jürgen Schnell对汽车画报说:Trabi采用新底盘,并且车身构架进行了全新设计,但是新Trabi完全能满足人们对老Trabi的怀旧。其重量将小于1吨,比大多数汽车要轻;一次充电后可行驶160公里距离,主要用于城市和近郊使用;其太阳能车顶可用于支持空调装置的运转等。



其实,2007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就出现过这款车101的模型,当时是由一家法国的迷你汽车制造商“Herpa”推出的。在一项调查中,有超过90%的受访者建议取名为新特拉比,于是该公司与印迪卡公司合作,于今年正式推出电动特拉比的原型车。

实际上,类似的使前东德轿车复活的计划并不是第一次,但以往都不了了之。此前,5月份的时候,欧宝公司曾经向德国《日报》和《财经时报》公布其计划,将使另一款前东德的经典轿车瓦特堡(Wartburg)复活,但此后却再也没有了消息。这次为了打消外界类似的顾虑,印迪卡公司宣布已经对此项目投资了220 万欧元,因而不会轻易放弃。

这次前东德经典特拉比以电动车的面目重新出现,不但会有怀旧人士与环保人士前来捧场,而且又正好符合德国政府刚刚出台的《电动车发展国家计划》,真可谓生逢其时。

注: 特拉比(Trabi,系Trabant的昵称,原意为卫兵卫星)小轿车是前民主德国时期茨维考(Zwickau)汽车厂生产的一款常见的低档小 轿车,污染较大且安全性不佳,在同时期的西德人看来简直就是一款儿童玩具般的轿车。两德统一后该车停产,但几年后这款类似玩具的轿车却出人意料地热门起来,成为众多汽车爱好者竞相收藏的对象,身价大涨。如今在柏林墙旧址等旅游景点可常见此车出没。


汽车公司近日计划重新启用原东德汽车品牌瓦特堡,准备在其可赛车型基础上简化装备,推出低档瓦特堡牌轿车。

  瓦特堡轿车为原东德埃森纳赫汽车厂的名牌产品,其名称源于埃森纳赫市已有950年历史的著名景点瓦特城堡。埃森纳赫汽车厂于1992年被欧宝收购成为分厂,主要生产欧宝旗下可赛小型车,现有1700名员工。

  随着今年初德国政府推出的购车补贴政策,德国汽车市场上风起云涌,销量节节攀升,3月份汽车总销量更创17年以来的单月销量纪录,而中低档车市场因这项政策刺激受益最大。

  欧宝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计划重新生产瓦特堡轿车,这款车型将在可赛车型基础上精简装备,压缩成本。预计其市场售价仅为7000欧元目前,欧宝仍在与相关组织就汽车冠名权事宜进行磋商。

 

德国小伙奥斯和他的特拉班特小轿车

     今年是原东、西德建立60周年,又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但在原东德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众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地名,许多东德遗址被改建成旅游项目。一些东德产品也重新开始畅销。

     东德老字号东山再起

  东部饭店坐落在柏林韦森湖区。一走进饭店,《环球时报》记者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东德风情:墙壁上的一张老柏林地图,上面只有东部是彩色的,柏林西部则用了黑白色;东德邮票、东德货币、各种东德勋章被 挂在墙上;东德产的星星牌录音机,东德罐头和肥皂盒等也陈列了出来。饭店老板娘安丝蔓是个地地道道的东部人。她特意请来了两位原东德厨师,其中一位以前还是柏林红色政府楼里的大厨。这里的饭菜是原汁原味的东德风味,比如猎人肉排、外面包了一层面粉的油炸打猎香肠等。当饭店里顾客盈门时,民主德国自由青年联盟歌曲和先锋歌曲顿时响起。大家边唱边吃,似乎回到东德时代。老板娘安丝蔓告诉记者,这样的饭店在东部每个城市都有数家到数十家。

  在东部城市,还有为数不少的东德商店东德地摊。记者走进位于柏林潘考区的一家东德商店。这里的商品真多。有小红帽香槟酒、当年比可口可乐受欢迎的俱乐部可乐、胜过万宝路的F6牌香烟等等。一些东德时期的明星挂图也在出售。顾客弗兰克对记者说,每一件物品都能唤起他对那段历史的回忆。

  怀旧风的刮起还带活了一些老字号。哈洛恩公司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巧克力厂,两德统一后曾濒临破产。现在他们的巧克力球再度脱销。此外,像Vita-Cola饮料、Florena牌化妆品、Mocca-Fix牌咖啡等也重振旗鼓。

  在人民公社体验集体生活

  过去的各种东德遗迹也成为旅游景点。柏林的前东德国家安全局博物馆,存放着4000万个归类档案纸箱、可以排出180公里长的文件。柏林还修缮了一处 长达96公里的柏林围墙遗迹,建成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在原东西德边界处,一条1400多公里的绿化带上出现一个个森林探险基地。而原东德政府竖立的边 界柱目前仍完好无损。

      最受欢迎的要数人民公社体验游。为了使游客感受社会主义集体生活,每个人进入公社后都被分到一个大队中。大家一起参加义务劳动,高唱工人阶级歌 曲,畅饮东德的小红帽牌香槟酒。柏林等地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个东德社区。这些社区提出工农当家的口号,建有自己的住宅、超市、政治电影院等,居民还 以东德货币消费。预期会带来国外观光客的参观热潮。

  特拉班特跑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行走在德国东部地区,记者身边不时会开过一辆辆东德时期的特拉班特小轿车。它已成为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经典车。 此外,东部的一些街道还在沿用社会主义色彩的地名。其中有以马克思、恩格斯命名的,也有以原东德领导人格罗特尔、恩斯特台尔曼等人命名的;还有很多则取 名工农兄弟路德国共产党路红军路少年先锋队大街等。据称,这样的街道及广场有5000多个,往往位于城镇最重要的地方,象征着荣誉 与责任。

  柏林的卡尔马克思大街被称为欧洲最长的纪念碑。这里也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的外景地。街上不少居民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住在这条2.3公里长的大街上。一位居民对记者说,除非把他们抬出去,否则没有人会从这里搬走。

  不过,也有人批评东部人对历史没有批判性。对此,德国历史学家波希尔教授说,这股风潮不是重新打造历史,而只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同时能为正经受着金融危机的德国带来一些新气息

 

 

 

 
 

 © HIGHROAD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

Hofstueckenstieg 9a

22145 Hamburg  

Tel: 0049-40-30395977

Fax: 0049-40-303 959 88

E-Mail: info@highroad-travel.de

Copyright 2006-2008 www.highroad-travel.d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HIGHROAD INTERNATIONAL  (Germany) GmbH